正在加載......

本宮簡介

龜公石

鶯歌,一般人的印象立即會浮現兩句諺語:「鶯歌出碗盤,三峽出鱸鰻,大溪出豆干。」「好天著坱,歹天著膏。」龜公廟之於鶯歌,是令人無法想像的關聯。

鶯歌碧龍宮在鶯歌區建德里的牛灶坑山上(今名建德山)。日治時期,曾明紅在山上墾殖,發現大樹下一塊兩尺見方的石頭,好像一隻背部呈現八卦圖紋的神龜。大家跟著前往山上參拜龜型石,並在周圍搭設草棚,尊稱靈石為「龜公」;後來,就地取材,以石頭修築小型廟宇。

龜公的神異與靈驗,名聞遐邇,本地、外縣信眾絡繹於途,由於廟小香客多,地方仕紳便發起募捐,為龜公改建廟宇,一九四八年十二月竣工。因為龜型石背部有八卦紋理,耆老倡議將龜公聖號與八卦祖師、伏羲大帝相綰合,擲筊獲得允許,正式命名為「碧龍宮」,不過民間信眾依舊稱為「龜公廟」。

龜公聖誕為農曆三月十六日,鶯歌全民總動員,廟會活動、神像遶境,家家戶戶擺設流水席招待親朋好友與外地前來參拜的信眾,為「三月十六龜公生 ,鶯歌鬧熱到半暝。」留下話語。

鶯歌碧龍宮

鶯歌碧龍宮的靈驗與信眾的凝聚,使信仰場域逐漸成為鶯歌的「公廟」。但由於廟體狹小老舊,不敷使用,於一九九○年成立擴建委員會。一九九五年,新廟竣工,包括前、後殿、左右配殿護室全完建在一座四層樓高(依山勢地形)的方形大台座上,眾神齊聚一廟,守護鶯歌。

鶯歌碧龍宮廟貌雄偉,整體建築配合自然地形,以建德山為屏障,前臨大漢溪,對岸西邊有朝山「尖山」,南方與三峽、鳶峰相對,可遠眺石門水庫,屬於襟山帶水的好地理。其外貌遵循台灣傳統寺廟的形式,成為一座融合南北寺廟元素的廟宇。

在信仰場域注入許多人文元素,為寺廟充實內涵。以文字作為裝置藝術的元素,是一座宗教,文化,藝術的殿堂。

本宮廟埕及B1樓,各有百餘坪空間,是舉行活動的絕佳處所,歡迎信眾使用,請洽本宮辦公室辦理。


參訪人數
gotop